目前分類:華人文學 (2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
  猶記得台灣本土作家寫的另一本關於核電的書,是伊格言的《零地點》,整本書事先預演了一場核四商轉後的核爆悲劇,讓北台灣災區瞬間變成了一座孤島,接踵而來的則是一連貫相關食物與水源的污染問題,巧妙利用文字的幻覺與現實直接衝撞,帶出了人性的懦弱與貪婪。

  而這本《冥核》則同樣來自本土作家葉淳之的長篇處女作,開頭雖以日本長崎被丟擲原子彈作為開端,開啟了何謂冥獄的景象。就好似核能發展也從一開始讓人聞之喪膽的毀滅性武器,逐漸走向被包裝成安全、便宜、高效能的乾淨能源?其中較為經典的例子,應該就屬日本的卡通原子小金剛,正是當時手塚治蟲創造來推廣核電的。但最後日本怎麼樣了呢?相信大家應該對311事件難以忘懷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《指間》這本書說來其實並不讓人感到驚豔,因為它探討的是非常古老的情和慾,可惜仍舊跳脫不出愛情和麵包的刻板印象,甚至到最後你會開始納悶,為什麼這個世上,總是有讓人訴說不完的愛恨情仇呢?但回頭想想,這類描述真實世界的縮影,倒也很難去談什麼創新,頂多就是一代新人換舊人而已。

  故事背景藉由兩名19歲少女,原本應該是花漾年華,情竇初開的年紀,卻因出生於大陸一胎化政策下,而成為家庭經濟壓力下的犧牲品。伍豔晴和任芸芸兩人從小皆因投胎錯性別,導致爹不疼、娘不愛的處境而情同姊妹,為了多賺點錢貼補家用,便一同離鄉前往深圳這座大城市去掏金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如果李安曾說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座斷背山
那麼徐嘉澤會說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一條秘河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談到出國,人們總會抱持著無限美好的幻想,就像上海街道的兩旁,有著法國般浪漫的梧桐綿延,使得人們可以短暫逃離所有組成「你」這個原素的一切,但如果是中長期的工作定居呢?當城市帶給你的不再是觀光的新鮮感,拆開旅行的外包裝後,真實的生活又會是什麼模樣呢?

  這是一個台灣廣告人,跑到對岸上海工作時的所看所想。面對中國我們都不陌生,因為我們有著相似的歷史和熟悉的語言,也從世博的窺探中,看見上海的都市建築急速發展。若要談其中最大的差異,莫過於從一個民主開放的國度,飛到另一個共產專制的異鄉,雖然言論相對較為不自由,但你又會驚訝於它的經濟是如此蓬勃的發展,每天都在更新自己的樣貌,也許你今天走的路,明天就不見了,作者也這麼形容:「上海就像處於青春期的孩子,可以憑肉眼觀看她『一眠大一寸』的成長速度。」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「寫作第三個討人厭的東西,就是它對個人生活的剝奪。在寫作期間,我的日記都變得沒什麼內容。日後重看,往往有種『啊!那段時間我好像完全沒活過』的感覺。」這是一個寫作人對自己的調侃,也許也類似我上個月經歷過的某種經歷,因此我將視野從文字上移開,出去看世界了。從行前的準備及回來後影像的整理,佔據了全付的心思,原本想帶書隨行,最後還是從行李箱又抽了出來。決定將所有的閱讀計畫暫時停擺,連日記也擱淺了,只因我在閱讀的狀態裡,偶爾也會出現這種「完全沒活過」的感慨。

  在這之後,我拾起的若不是攝影工具書,就是旅遊的文學類書,此時「巴黎回憶錄」這幾個字,就如同心理學中的視網膜效應般映入眼簾,雖然我不是去巴黎,至少飛機也是降落在東歐的某個國度。然而,這本書卻無關旅遊,甚至慕著同志文學之名而來的讀者,大概也會敗興而歸。這裡只有著綿綿不可考的無盡回憶,每個人都要在作者的思緒裡飄浮、流浪一回,像是旅程中的不可未知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有一種有口難言的苦悶、一種黯淡的神傷、一種不著痕跡入微的觀察,讓人看見在這個物質豐裕時代下心靈的空洞,或許剛開始猶如玻璃窗上的一道縫隙暫不礙事,但同時卻也清楚的知道,終有一天他會因日積月累的灰塵覆蓋而崩塌,或許這就是生活的重量吧?

  十則穿梭在街頭巷尾的市井小民短篇,各描述著生命中相同的缺憾,也許是因外表的不完美引發內心的殘敗;一個外省老兵其愛妻在臨海的彼岸,卻因不能相見如同喪妻的慟;各種不同面貌之親情、友情與愛情的羈絆,一但擁有則必然成為枷鎖,緊緊相繫著兩個靈魂的缺口。然而,一堆碎片的群聚,也能散發出如人生萬花筒般的絢麗與燦爛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
  花蓮就地理位置而言,可說是台北的後花園,但在夢想與現實之間,每個人的內心都有那麼一座中央山脈,當我們努力的爬往事業的頂峰,俯瞰著一邊是物質的功成名就,另一邊是猶如太平洋般一望無際的退休嚮往。試問,我們敢張開空無一物的雙手,這麼凌空飛往心之所向嗎?

  在物質的世界裡,人類的眼界常會陷在你擁有什麼名牌,而我缺乏什麼物品,而諷刺的互相羨慕與妒嫉,我們看見的永遠是缺少的那一面,猶如資本主義社會鼓吹無止盡的貪婪與過度消費,把人心搞的像無底洞一樣填不滿也掏不空。但可曾有人在競賽的跑道停下來自問,人生真的需要這麼多獎杯、獎狀嗎?當奔跑的雙腿不再像孩童般欣喜的雀躍,而只剩節奏的步伐。當我們經過場邊一朵盛開的小花,是選擇無視的將它踩碎,而非停下來欣賞時,那在終點等待我們的又是什麼呢?是生命的凋零嗎?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這算是我第一次接觸林先生的作品,但對他臉孔的熟悉程度反而大於他的創作,或許是對他曾從事過電視節目主持人,與政治評論員有些依稀的印象吧?而《遺事八帖》則是他毅然決然遠離那片是非之地,重回文學領域的人生還願書。

  本書共由八帖長篇形式的散文集結而成,從試圖描寫史前的台北盆地,一路穿過大稻埕民生西路的回憶流亡,也談到被日本殖民的年代,再轉到戒嚴時期的白色恐怖。記憶猶如流水般,時而想起當年那青澀羞赧的男孩,到理想改革的中年經歷,其中自然也談及了有關自己與愛妻的相識過程。有興趣者建議可以搭配曾郁雯的《京都之心》一起觀看,這也算是以文學為媒,京都為證,一雙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定情之書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身為一個母親,能給孩子受用一生最好的禮物是什麼呢?或許就是那份全然無私,讓人無後顧之憂的愛吧。一個無法適應台灣教育制度而自卑自賤的男孩,與一個只能眼睜睜看著孩子一天比一天更怏怏不樂的母親,究竟是什麼橫跨阻礙在他們親情之間?而必須傾家蕩產的效仿蘇武牧羊,自我解嘲來到冰天雪地的多倫多牧犬(小犬是對人稱呼自己兒子的謙詞)。雖然初衷是為了逃避,但未料翻轉過半個地球,也為母子倆的人生翻到嶄新的下一頁。

  台灣的填鴨式教育,姑且不論對或錯,即使是高壓式的揠苗助長,至少也曾造育過英才是無法抹煞的事實,但反向殘害過的幼苗也不計其數。自移民求學後的階段開始,多少可端倪出東西方教育方式的不同,加上作者本身是大學中文系的專任教授,之後雖試圖將那曾讓他兒起死回生,又展露笑容的方法帶回台灣教學,但最後的成效卻不彰而作罷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原本以為書頁薄,加上又有我喜愛的作家董啟章先生推薦,便這麼挑著看了,但翻開才發現其實不簡單,我指的是文字背後的那些承載。《沉香》收錄三則中篇小說,都關於一些年輕人參與社會運動,而事件都發生在香港。這其實跟作者本身的經驗背景不謀而合,她本身就是個社會行動者,主要從事紀錄片的製作、錄像藝術教育,及數十年來香港的社會抗爭運動。

  與書同名的〈沉香〉可算是勞動者對抗資本剝削的沉默怒吼。描述一名男大學生,在某次陰錯陽差要回租屋處時,意外走進另一條通往下村的小路,而村裡正因上村那些住豪宅的有錢人,出資建立書院而將村落劃分成兩半的分水嶺。下村的木屋房自然成了基層勞工的集散地,有點意味著貧富懸殊的差距,而青年打工的薪酬,其實跟基層勞工的處境差不多坎坷。最後再藉由男大學生回鄉探望太姑婆,間接挖掘出當年歷史上大罷工及血腥鎮壓等慘案,而甦醒的歷程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闔上書頁的那一刻,我終於知道為什麼張愛玲那麼推崇他,因為用「好看」兩個字是不足以表達內心糾結的閱讀過程。這無疑是今年第一季結束之前,讓我感到非常 shock 的一本書,雖然古裝戲本來就是我私心喜歡,但仍沒見過有哪個作者的用詞能如此精準,這麼字字到位又不贅言的,甚至在出版多年後,又不得不依觀眾要求而寫了篇續集,就可見他風靡的程度。

  生命總是有起有落,才有所謂劇情上的高潮迭起,但故事的背後卻也不免讓人聯想,題材也有可能是古代社會的真實翻版,這要叫人如何不糾心呢?在女性主義尚未抬頭之前,婦女的社會地位本來就低下,才會有所謂「糟糠」或「賤內」等諸如此類的稱呼,也許正因那年代的女子無法自主,不管是婚姻或生涯規劃,才會造成命運多舛且坎坷的一生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想像,看小說你永遠需要有無限的想像力,而人的生活不也是經由想像所延生的產物。這本書是在講述自由,人要如何才能自由自在?那就是逃,也許是逃離現況,逃離婚姻,逃離工作,一個字簡單了得。但我們卻沒想到逃離了這個框,只是重覆性的再跳進另一個框,終究有一天還是得逃,但逃去哪?

  故事開頭描述著一個留在台灣的妻子,因丈夫在大陸從商卻失了蹤,警方調查不出來,妻子便不死心的硬在內地留了下來,如果這麼走掉的話就什麼也沒了。那個夢想成為好妻子的夢被丈夫無情的拋棄了,只斷斷續續的藉由幾封沒寄出的家書,說是自己的錯便避而不見,是怎樣的男人會如此軟弱?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其實人類在探討科學,就有點像是在遊樂場裡玩的不亦樂乎的小朋友,我們只不過把大自然給予的元素,再重新組裝成更好玩的玩具而已,便興奮到把某項發現佔為己有的申請專利,就好像射手與農場主理論一樣。
  「射手」假說:有一名神槍手,在一個靶子上每隔十公分打一個洞。設想這個靶子的平面上生活著某種生物,它們之中的科學家在對自己的宇宙進行觀察後,發現了一個偉大的定律:「宇宙每隔十公分,必然會有一個洞。」於是牠們便把這個神槍手一時興起的隨意行為,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鐵律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故事架構很簡單,是從一個自稱是「我」的無名氏主人翁,開著一台朋友為他重新組裝,一九八八年出廠的破車,要前去遠方迎接這位從監獄裡出來的朋友,沿著旅途所發生的點點滴滴。就在第一個準備休息的夜晚,旅館的敲門聲響,門外站著一位不請自來的妓女娜娜,向我推銷她自己。而我怎麼也料想不到,這門一開以後迎接而來的將會是什麼?世界這麼大,又是什麼將我們兜在一起?即使我開著 1988 也怎麼都繞不出去?

  故事主要分成兩條時空線進行,在一路前往目的地的空檔,小時候的往昔也隨著聊天不斷湧現,直到後來才發現,原來 1988 跟飾演了三十年的我一樣承載著許多的回憶。就像是一個人肩負著過往,不管前方會遇見什麼也要邁步向前,就像是一顆星球,不管負荷著多少人的夢想,多少人的重量也要自轉下去。簡單來講就是衝著這股傻勁吧?傻瓜怎麼會有嫖客叫了一夜的雞後,就義氣相挺的關照起她的未來了呢?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  這是一本脫去相聲的外表,但卻深入相聲內涵的相聲劇本。這不是什麼繞口令,而是捨棄了聲音燈光與舞台,甚至當白紙黑字掩蓋掉相聲演員的個人特質後,我才慢慢明瞭相聲已不是我原以為的說學逗唱,轉而是一種隱喻,或幽默諷刺著現況的短劇。

  書裡分別收錄《惡鄰依依》與《兩光康樂隊》,而前者分為四段子,故事卻相同貫穿圍繞在一個名叫「依依」的奇女子身上,她的人生橫跨了四個時代、經歷了四種身份。美麗絕對是她的代名詞,但依依有個糟糕的地方是,她需要許多人的愛,任誰也都想跟她來一腿。卻沒有人知道依依究竟是個婊子、妃子、馬子?抑或僅剩下一對被塗上顏色崇拜的奶子?男人們要的是她的身份,多半都只為了謀取好處,並不付出感情,實際上沒有人愛她。客倌們且駐足聆聽相聲瓦舍娓娓道來依依的身世之謎,能否讓你想起依依是誰?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
  在伊格言的《噬夢人》裡,未來的人們將追求著大量的感官刺激,彷彿自己的心靈已經乾涸,再也無法提供白日夢的想像服務來自足一樣。這總讓我想起電影《駭客任務》裡,有些人是迫切的想脫離母體,即使真實的世界是如此荒蕪,也不願再依賴這種幻相的滿足感是背道而馳。但究竟我們又該如何確認自己是在夢境裡體驗真實?還是在實境裡逃避幻相呢?

  未來的戰爭,似乎也很常被設定以機器人為要角,或進階一點的生化人與人類之間所延伸的問題上。雖然我們無法一口咬定,小說或電影是否可幫助我們展望未來?但為何人類總會在明知結局是毀滅的前提下,還是硬要迎向自己的命運呢?因此才更加及時行樂的追求感官的極限嗎?機器人或生化人的出現,真的是未來趨勢嗎?亦或人類究竟是想扮演怎樣的上帝角色,以解開自己的身世之謎呢?或是為自己帶來更多不可收拾的科技災難?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
  每個父母總是在有了小孩之後,才開始學習怎麼當爸爸媽媽,最好再給他們端上一杯紅酒,或一截醃得恰恰好的想像,才能安撫突然轉向的人生所帶來的驚嚇。這是一個女人對她自己的生命所呈現出最忠實的記錄吧,那種深刻撕裂自己依附在童年枝幹上的痛苦,那種夏娃偷嚐禁果後所需承擔的苦痛。那種根既是自己,果實也是自己,而當繁茂的枝葉正拼命往天空竄升之際,纍纍的果實卻抗拒不了地吸引力而向地紮根,這究竟是多麼奇妙的生命發展啊?

  雖然作者在經典版的序裡有提到,曾有個捍衛女權的讀者認為簡老師走入婚姻,無疑是一種對現代女性獨立自主的背叛,但卻不得讓我納悶著這樣莫須有的罪名,是否太過於沉重呢?其實,我必須承認,在翻開本書之前,我也同樣有先預設立場,希望能看見某種早已預設好的答案。然而辯證卻總是詭譎,最簡單的做法,無非是女人總是一再的推翻自己,然後再一口氣嫁禍給男人。不管你推翻的是別的女人,或是推翻上一秒的自己,其實誰都沒被困住不是嗎?我們只是喜歡把一些限制加諸在自己身上而已,然後再大喊著社會不公。但還是很值得人去思考自己的處境,思考應該把自己的角色擺放在哪裡?而社會所付予的角色,不正代表著他該有的立場嗎?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  如果我們被困在一座孤島那會怎樣?故事就這樣發生在一座環海的島嶼,除了船隻以外無任何可抵達的交通工具,而且還需天公作媒,才有機會踏上這片土地。Chang 是一個工作中忙裡偷閒,前來渡假的外來客,就像那短暫停留的船錨,被拋入深海中讓居住在島上的阿凱,猶如找到出口般,不知是否該依附著那總有一天會被收回的錨,離開這片寧靜之海?

  我想,那是一種意義上的渴望掙脫吧?島的生活是一種外人眼中逃避現實的嚮往,卻也是對島民們的一種隔離,因而希望靈魂能像雨水般蒸發又落下,再隨著大海漂流到島外。對於日復一日無限循環的生活,我們又何嚐不是如此翼望呢?不管是工作、責任,甚至是家庭,總不希望生活中的瑣碎細節,環環將我們扣住。而往日的記憶則猶如鉛塊般,沉重的拉力讓我們連換口氣,都得拼命似的揮臂打水,最後搞得自己筋疲力竭。生命之初,我們不都在海洋的懷抱裡成長茁壯,但卻為什麼又要用盡全力的爬上岸冒險呢?總是累了倦了才又想起那溫暖的包圍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  本書所涉及探討的問題,某部份來說相當廣範,且立足於時事的尖端。我從前就對於人性的演化,是否能趕上科技變遷的腳步而感到好奇。這過程其實就像是人類大腦的演進,從杏仁核這恐懼本能的開端,到小腦控制著平衡運動,所有動物界的腦部構造也僅止於此,全憑藉著這些本能反應在生活,直到後來人類演化出大腦,據研究,我們甚至使用不到百分之十。我想,我們對這大千世界,或任何事物的了解,其實就跟自己大腦的運用極限一樣完全無知,那又何謂事實的真相?證據的採集與拼湊到底是還原,亦或扭曲真相呢?

  故事雖然是藉由「推理小說」來包裝,一位從事幹細胞研究的教授,在深夜寂靜的校園裡遭受槍擊,再緊接著檢調單位抽絲剝繭的追查過程。但實際卻呈現出科技生活,為人疾病所帶來的轉變,從早期人們死於霍亂、痢疾、傷寒或肺勞等,到文明所引發的癌症、糖尿病、阿茲海默及愛滋病等。為何需要研究幹細胞?幹細胞與墮胎之間又有何關聯?完全把華文文學又帶入了另一層新的境界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  蔣勳在序裡便如此挑明的說著:「害怕疼痛的,不要閱讀《欲愛書》。」也許是想表達,害怕疼痛的人,不要去愛。那人世間注定無法完整的愛,在人生短短的百年裡,我們要親眼看著愛人的身軀在我們面前崩解,與靈魂的飄渺消逝。或我們在他們面前瓦解,曾經所擁有的一切都猶如過往雲煙,「欲愛」正是這樣走向疼痛的開始。然而無奈的是,我們都無法阻止愛人或被愛的發生。

  在法國插畫家 Shel Silverstein 的故事裡,有個失了一角的圓,一直在尋找他失落的一角,有時候找到的角太大,有時候找到的角又太細太小。而那失落的一角,也同樣靜靜地在等待,盼望有誰路過能帶他離開,有時候好像找到了,但銳角卻慢慢被磨掉,直到有一天他終於不在尋找,因為他已經被磨成一個圓,可以自由移動奔跑。Ly's M 在她離開的時候,我們才有機會藉由作者的視野,在愛裡面看見自己的缺陷,也透過愛來瞭解個體其實也可以完整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1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