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未分類文章 (1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
  生活的面貌是什麼呢?這應該是我們每個人生來都在探索的一件事吧?生活真的是我們可以計畫的嗎?或是當我們有一天終於辛苦的達成了,這個社會給人生勝利組限定的那些條件後,人生就會真的從此幸福快樂嗎?誰說成人的世界不童話呢?人們不正用一堆門檻來包裝這個偽裝成現實的童話嗎?

  在這個競爭的都市叢林裡,我們把一天細細切割成分秒必爭,深怕一不小心懈怠了一秒,幸福就會離我們遠去一公分似的距離?等等,用詞似乎計算的太精準了嗎?或是你腦海裡此刻冒出的是,正懷疑以上數據從哪來的嗎?那先恭喜你已成功被都市化了,若你此刻也正覺得時間的步調已經壓的你喘不過氣來,那不如就跟著作者一起擁抱這混亂,停止多慮開始生活吧!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《永遠的小說之王》共收錄了普列姆昌德的27則短篇,篇幅雖短,但故事的後勁卻總令人無盡遐想,有時就好似一個村莊裡謠傳的愛情故事,年代是那麼樸朔迷離,但卻根植在每個小孩入睡的夜裡,有時則又喚醒了沉睡已久的英雄主義。如果說安徒生是適合給小孩看的童話,那麼普列姆昌德就絕對是本適合放在床頭的成人寓言了!

  這系列書其實分為三部曲,原文書名是《The best Short Stories of Premchand》而在台灣另兩部則譯為《27個傻瓜》與《印度漂鳥》。我想,印度之所以會那麼令人著迷的原因,有絕大部份是來自種姓的階級制度,那是一種世襲且永無翻身之日的不成文潛規則,所以才會有今日如此多的哀歌,不斷在印度供後人吟唱,也才提供了普列姆昌德如此豐富且源源不絕的創作題材。因此在翻開書本之前,建議先粗略了解種姓制度後,會有助於融入故事的氛圍,因為那樣的制度在於現代強調男女平權的現今,或多或少是讓人難以理解,但印度人卻深信不疑且不敢逾越或埋怨,而許多女性更是這種制度遺毒下的受害者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其實人的一生無時無刻都在學習啊,打從出生七月學坐,八月學爬到學走路,有些是本能驅使的學習,有些是知識殿堂上的涉獵,甚至到職場上人際相處也是一門學問,飯局用餐也有禮儀,運動需要一點小技巧等,可說是人生無處不學習,但為何有些人學的快又上手?有些人卻不得其門而入呢?學習真的有所謂的快捷秘訣嗎?

  作者利用一篇篇的散文形式,娓娓訴說起學習該保有何種態度與紀律,過程會遇到何種障礙與困難,甚至提供自身的學習經驗,與三十年間不斷探索自我的進程等,無非期許讀者能從閱讀別人的生命裡去尋求反思,若能因此幫助別人減少摸索的時間,就更趨近本書的目標了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在你的生命中,有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一本書,是你光只是翻閱前面的章節,就可以感知到自己將會喜歡上它?也許同樣是身為女性的關係使然,我的人生中,一直在搜尋女性的樣本數,或者換句話說是人生的榜樣。因為我從來沒有停止質疑,難道女性的角色,永遠只能委身在家務,和扛起教育子女的責任裡曖曖內含光嗎?我想我應該是抱著這樣的期待,與憤慨的心情下翻開這本書的。

  即使身在許多國家的女性已經擁有受教權及投票權的現今,仍有不少國家的女性被囚禁在人權的監牢裡,比如中東至今還有針對女性的道德罪,即家屬可以任意動用私刑而不會受法律懲罰;塔利班為了阻止女性上學,竟派殺手埋伏在馬拉拉的放學途中企圖暗殺,更別提穆斯林要求女性戴全罩式的面紗等壓迫問題。雖然身在開發中國家的我們,有幸站在許多先人的肩膀上享受成果,但女權運動仍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我覺得繪圖之所以會讓人有距離感,其實還是源自於虛榮這件事吧?因為一昧想追求別人口中的讚美,或擔心自己畫的太醜端不上檯面,索興用一句不會畫草草帶過,至少我先承認自己內心就有這份深層的恐懼。但作者卻提出了一個讓人無法反駁的說法,那就是人類祖先自古以來,便在山洞裡鑿壁畫來記錄歷史事件,甚至是小朋友也很輕易就可以拿鉛筆、蠟筆塗鴉,畫出他們內心世界的倒影,於是我更加懷疑,大人究竟是在何時遺失這份天賦的表達能力呢?

  這本書涵蓋的討論範圍很深,從一開始人類如何運用視力捕捉物體開始說起,到視線的錯覺如何影響大腦等,甚至是個人的生長環境背景也都考慮在內,藉此來解說圖象。比方說同一朵花,植物學家所觀察到的細節,也許會與攝影師所描繪的構圖有所不同。這點真的讓我深感佩服,因為作者並不強調繪圖的速成捷徑(如果真有這種東西的話),而是全方位的帶領大家先縱觀其內涵,最後再教你如何透過筆觸呈現出來,這才叫藝術不是嗎?至於選擇筆的部份,也詳加比較彼此特色的不同之處,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多練習,畢竟經驗才是自己最好的老師啊!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從去年12月就一直在腦海裡著手要寫這主題
翻了一下 aNobii 網路書櫃的記錄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  記得稍早前在《讀者文摘》上看到一篇安德烈的報導,但只有簡短幾頁,正在感嘆不過癮之際,沒想到安德烈真的出傳記了,還是利用演唱排練空閒之餘,以點字電腦親手撰寫而成的。他的文筆談不上優美,也許某些記憶段落可能還運用了想像力加油添醋一番,讀者也無從考證得知,但他卻很擅長說故事,這點是不容否認的。

  整篇自傳安德烈都用第三人稱口吻,在描述他的童年與學經歷程。這個故事主人翁的名字叫阿摩司,一個患有先天性青光眼,到了十二歲又在一場足球比賽中不幸完全失明的小男孩。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,是他樂觀的天性,當時他大概痛快地哭了一個鐘頭左右,徹底釋放掉害怕與沮喪,就把這件事拋到腦後。俗話說:「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時,必定幫你開啟另一扇窗。」有一天,叔公講述了一個世界知名男高音的感人故事,從此便點燃他對音樂的熱情,漸漸的從校園中演唱,讓全校師生驚為天人,婚禮及酒吧駐唱都看得見阿摩司的身影,音樂對他而言是一種基本需求,就像愛一樣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是 aNobii 上的閱讀統計資料量
今年度一共閱讀了 104 本書,很開心有破我自己設的低標 60 本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DSC00436.JPG 

先來話說個購買動機好了,因房間電燈的開關是設在門邊,還是非常兩光沒有雙切的那種,但雙切開關到底是好還是不好,其實也因人而異,至少在我家就有人會跟我玩這種關電燈的唱反調遊戲,所以開關改成單切設在房間裡就沒有人會打擾我了。但俗話說有一好就沒兩好,單切也害我在睡前閱讀完即就寢的習慣被打斷,每次看完書想睡覺時,還得爬到門邊關燈後再摸黑爬上床,原本是預計要買個可以放在床頭櫃的小枱燈就好,但不幸的是因房間空間有限,所以當初我只買了一邊的床頭櫃而已,而那床頭櫃目前已放了電話跟小音響,腦海就突然想起這款曾經被拿來當抽獎贈品,而我沒抽到的 TWINBIRD LED 床邊燈 LE-H222

DSC00435.JPG 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雖然這是本親子教養書,但大人們在閱讀的過程當中,無疑也在學習成長,或許是那些父母或師長沒有幫你解開的疑惑,也或許是針對某些自身缺點的反省,也算是另一種教學相長吧?我相信每位爸媽都是在有了小孩之後,才開始學習如何做父母親,我也相信每個大人的心裡,都還住著一位小男孩或小女孩,若能以此童心相伴,相信就是最好的教養。

  因人類有著特殊較長的養育時期,因此教養亦是從孩子出生到長大成年後,一場永無止息的接力賽,此時家人24小時的生活點滴,所形成的言教身教潛移默化下,其實更強過於把責任推卸給學校教育。心理學家佛洛依德也曾提出,六歲之前是一個人人格養成的關鍵期,而成長除了生理以外,更包含著心理狀態,故而父母在照顧孩子的生理需求的同時,也無形中塑造了孩子的人格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準備要來送書活動了,自從開始有部落格以來都沒送出過書(汗顏)
送書總是要有個主題,那就來慶祝我搬新家吧
話說從微軟莫名其妙被鎖住搬來痞客,其實也有好一段時間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


  這本書可粗略區分為三部份,第一部是作者回憶與母親相處間的情境,基本上一個人的個性與價值觀形成的雛型,約略可從這條最深的樞紐帶看出一點端倪。第二部是活下來的我們究竟得到什麼益處呢?第三部則深入省思,從死亡的角度切入重新看待父母。而綜觀本書大概著重於以下幾個問題討論:

1. 你從父母身上獲得的,而你想珍惜保留的是什麼?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
  想起我大學幾年的時光,都在前堆(麟洛)裡面打滾,當然每天的活動範圍就只有校園及周邊,或是假日跟著同學踏足右堆(美濃)賞花,製作紙傘彩繪,記憶裡似乎還飄散著擂茶與土地的淡香。那年的我們身在六堆,卻從不曾聽聞何謂六堆,就突然感到汗顏,而現在回憶起來才發現,原來我們曾經跟六堆那麼近。

  大家一定忍不住會疑問何謂六堆?在此引述野人文化2007年出版的一本書名《六堆》是這樣介紹的:「六堆並不是一個地理行政區的名字,而是一個精神的象徵與凝聚的力量,是南部客家聚落的代名詞。範圍包括麟洛、長治(前堆)、內埔(後堆)、佳冬、新埤(左堆)、美濃、高樹、甲仙、杉林、六龜(右堆)、竹田(中堆),以及萬巒(先鋒堆)。現在的六堆,已經不只是客家人的六堆,而是生活在這個文化大社區裡,所有族群共同的名字。」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首先,我想大家都知道這作者出過兩本書,把《大英百科》從頭翻到尾的狂想,與挑戰《聖經》生活一年的熱血計劃,我實在不得不坦白說,我真的搞不懂這傢伙的腦袋裡,都裝了些什麼在裡面?既然翻開本書給讀者的前言,有提到一個實驗叫做「徹底誠實」,而小賈也那麼以身作則的為我們賣命演出了。好吧!我決定這篇心得也來貫徹這實驗的精神,但有項附帶條件是,無論你們從字面上看見了什麼,都必須看穿背後,我要力挺作者的那份苦心吶(不然,只要是頭腦還算有點清楚的人,也都知道這種口無遮攔的風險性)

  如果真要問,閱讀本書之前有必要先看過前兩本嗎?我會回答你:有必要,但其實也沒那麼必要。因為生活就像一班列車,即使你中途才搭乘,一樣可以駛達目的地。就像你去學校,或任何地方認識的新朋友,你不可能從出生就結識他到現在,但卻可以從當下的相處閒聊裡,了解到他的過往,而本書便以這樣的方式行進。啊!應該說就像遠方的老朋友,寄來一堆郵件,告訴你生活上發生的一些趣事那樣,請準備捧著你的肚子,哈哈笑之間就翻完的一本書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從前我都會認為自己寫不出完整的故事,可能是因為人生的經歷太少?或台灣普遍不像國外小孩來的獨立,通常會於十八歲後出遊列國的雄心壯志,所導致視野上的限制呢?或納悶我們終究是還沒有足夠的自信寫出自己的話語?亦或是內在的涵養根基不夠飽滿紮實所致呢?光追求華麗文藻的外包裝,是沒辦法將文字層層往上堆疊的。

  雖然在大學時期,曾翻閱過坎伯的《英雄的旅程》及《坎伯生活美學》這兩本書,因而對坎伯稍有印象,也稍瞭解《尤里西斯》的作者喬哀斯(James Joyce)影響他致深,但畢竟在亞洲長大的我們,若非就讀科系或刻意,其實也沒啥機會可接觸西方神話,更別提其它隱藏的象徵或意涵了,這種內化我想在某種程度上是強求不來的。但這樣說也並非自暴自棄,畢竟自學武功,若沒有蹲上個數十載年的馬步,又何來深厚的內力可言呢?根據坎伯的自述,他也曾放棄世俗的博士學位,而隱居森林,博覽群籍五年,才奠定出渾厚的神話學基礎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