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  想起我大學幾年的時光,都在前堆(麟洛)裡面打滾,當然每天的活動範圍就只有校園及周邊,或是假日跟著同學踏足右堆(美濃)賞花,製作紙傘彩繪,記憶裡似乎還飄散著擂茶與土地的淡香。那年的我們身在六堆,卻從不曾聽聞何謂六堆,就突然感到汗顏,而現在回憶起來才發現,原來我們曾經跟六堆那麼近。

  大家一定忍不住會疑問何謂六堆?在此引述野人文化2007年出版的一本書名《六堆》是這樣介紹的:「六堆並不是一個地理行政區的名字,而是一個精神的象徵與凝聚的力量,是南部客家聚落的代名詞。範圍包括麟洛、長治(前堆)、內埔(後堆)、佳冬、新埤(左堆)、美濃、高樹、甲仙、杉林、六龜(右堆)、竹田(中堆),以及萬巒(先鋒堆)。現在的六堆,已經不只是客家人的六堆,而是生活在這個文化大社區裡,所有族群共同的名字。」

  記憶中,在國小的母校附近,有間總是販賣著透心涼的飲品,與綿密滑嫩的石膏豆花,在目前市面上以洋菜為凝固劑,口感較為冰冷硬脆,食不出黃豆的香氣比較下,我還是特別鍾愛以石膏和水調合出來的比例。為支持這種傳統老店,我三不五時若嘴饞想吃點心,即使繞點遠路也會跑回去買,只可惜歲月催人老,在第二代的交棒傳承下,記憶裡的味緒也只能停留在回憶裡了。

  然而,要堅持傳統總是不容易,但這並不是指技術層面上的困難,而是要如何在商業利益薰心的時代考量下,你是否還願意當個傻瓜?堅持賣的是品質是良心?還是已被日漸稀釋淡薄的人情味?雖然有時候不僅令人感慨,在年青人往大城市去發展,賺更多的錢打造更多的銅牆鐵壁時,真正傳統的技藝財富卻慢慢在流失,而沒有被守下來。城堡內盡是高科技產品,味蕾慢慢變成一道化學的方程式,也許以後人們的食物會是服用一顆膠囊就飽了吧?

  有時候,人們是否又會相信命運真由天注定呢?在《媽媽的味緒》這部影片裡,鍾爸爸也曾因經商負債失敗後,才又回頭重拾傳統花生豆腐的伙食營生,並用現代的管理跟行銷模式輔佐,將之發揚光大。但賴媽媽與鍾爸爸其實也早考慮過,文化傳承的問題與隱憂了,心裡多少也知道孩子們會有自己嚮往的夢想,而不強求延續。但至少假日的幫忙,與從小看著雙親辛苦,也許長大後,那曾根植在孩子們內心裡的基石,希望有天也會引導著他們回來追尋吧?

  不可否認,直到現在我還是會在生命裡遍尋一些東西,卻在這部記錄著客家人民的草根勤儉生活裡,看見何謂意義。而令人感動的是,這些小人物實際上並不做這一層的追尋,而僅是守住當下本份的自己,他們只問自己能為家鄉貢獻什麼?在《春天的對話》片中,一個19歲的少女,放假回來就跑遍美濃的大街小巷,忠實的記錄著土地從耕物稻米,慢慢轉變為田菁時,就代表著該片土地已被外地客買來準備蓋別墅、蓋豪宅,以後就越來越難看見一整排綠油油的稻田了。

  《六堆常民人物誌》共拍攝了十部記錄短片,主題包括客家婦女、外籍配偶、客籍老兵、返鄉與留鄉的青年及中老年等,其議題呼應著台灣農村的消失與轉變,對於鄉鎮的發展與文化保存,究竟該如何取得平衡?這點相當值得我們省思。

若您對該紀錄片有興趣,可前往遠流影音館了解更多。

【特別感謝】智慧藏學習科技(股)公司邀約觀賞記錄片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