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是由兩條相隔三百年的時間軸交錯進行,百年前一場因巫術引發的毀謗官司,最終審判並絞刑了薩林鎮上的多名女巫,與多年後一個剛出茅廬的博士候選人,在抉擇論文方向期間,意外在祖母遺留下的古屋裡,尋找到一把神秘的屬名鑰匙,而基於歷史學家追根究底的好奇心驅使下展開調查。

  即使身處在科學的時代,人們對於巫術仍有許多的疑惑與不解,譬如所謂通靈或乩童附身說法,對於肉眼看不見的部份,我們總是抱著不相信的存疑態度,但另方面卻又相信世上有所謂神明,虔誠抱著宗教信仰的矛盾想法繼續生活,但認真來說靈媒與牧師的本質上究竟有何不同?只因為服侍的對象不同,所以社會地位也因有所折扣?其實也就好比於西方醫療與中方草藥,若拿一個病患身上的相同病症來說,西方引爆的併發症死亡,人們可能會解釋為是疾病本身殺死他,又有幾人會去思考因用藥不當,而醫死人的比率又佔多少?但若食用中藥材,反而會被冠上誤信偏方而延遲送醫之罪名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首先,我想大家都知道這作者出過兩本書,把《大英百科》從頭翻到尾的狂想,與挑戰《聖經》生活一年的熱血計劃,我實在不得不坦白說,我真的搞不懂這傢伙的腦袋裡,都裝了些什麼在裡面?既然翻開本書給讀者的前言,有提到一個實驗叫做「徹底誠實」,而小賈也那麼以身作則的為我們賣命演出了。好吧!我決定這篇心得也來貫徹這實驗的精神,但有項附帶條件是,無論你們從字面上看見了什麼,都必須看穿背後,我要力挺作者的那份苦心吶(不然,只要是頭腦還算有點清楚的人,也都知道這種口無遮攔的風險性)

  如果真要問,閱讀本書之前有必要先看過前兩本嗎?我會回答你:有必要,但其實也沒那麼必要。因為生活就像一班列車,即使你中途才搭乘,一樣可以駛達目的地。就像你去學校,或任何地方認識的新朋友,你不可能從出生就結識他到現在,但卻可以從當下的相處閒聊裡,了解到他的過往,而本書便以這樣的方式行進。啊!應該說就像遠方的老朋友,寄來一堆郵件,告訴你生活上發生的一些趣事那樣,請準備捧著你的肚子,哈哈笑之間就翻完的一本書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或許,有人會認為勵志書都是老調重彈,或老猴子玩不出什麼新把戲,但我還是真心想說,這本書超乎我預期的好看吶,因為我必須坦白承認,自己先前確實也有以上的想法,在腦海裡一閃而過。然而,人終究還是個健忘的動物,或許你會說,我記得生命裡所有的不如意與悲傷苦痛啊!但你記得上一回開心的大笑是什麼時候嗎?當你休息度假時,而不再惦記著瑣事,又是什麼時候呢?當你並沒有完成世俗裡所規範的成功,但仍為自己的人生感到心滿意足,又是何時?距離很遙遠嗎?或從來不曾有過這種片刻?

  記憶的抽屜,完全端看我們想珍藏些什麼東西,就像有個腦筋急轉彎是這麼問的:要如何把一隻大象放進冰箱?只需先將冰箱門打開,大象放進去再關上門即可,那如何把另一隻長頸鹿也放進冰箱呢?首先一樣把門打開,後把大象拿出來,才能將長頸鹿關進去。如果我們的冰箱裡,總是塞滿了不快樂的回憶,就如同是一杯裝滿水的茶杯,再怎麼倒也只會滿溢流逝而已。也許,就像故事裡所引述但丁《神曲》的一小段文:「Lasciate ogne speranza, Voi ch’intrate」,意思是「汝等即將踏入此地之人,捨棄所有的希望吧。」假如有必要,人必須放棄希望,放開他們曾經了解的一切,如同把大象拿出來之必要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這是一趟三個臭皮匠,勝過一個食夢者集團的冒險旅程,為什麼會這樣說?某方面是驚訝於故事的不合邏輯之處,比方三位主人翁縱使落入敵方之手,也總是可以大難不死的脫身。整本書無疑圍繞在一個主題,就是控制思想,進行所謂的「改造程序」,或者就像吸食鴉片一樣,目的在於滿足人類的幻想與感官刺激,讓人們在追逐著所謂世俗的成功之餘,同時也成為自身慾望的俘虜。

  多少世紀以來,人們不斷被自身的慾望所驅策,頻頻收復而又喪失的領土及王位,不正像是把家園建築在沙地上嗎?而世代的交替更猶如海浪的一波波潮來潮往,將這些權利、慾望、紛爭所流的血,沖洗的乾乾淨淨。一旦你把自己的夢想、靈魂出賣之後,就從此一輩子受集團奴役操控,尤其那些意志薄弱,立場不堅的人,便遭到地位、升官、財富的引誘而沈淪,但卻也有著誓死捍衛人類自由意識的一方不斷阻擾。如此一段段血淚交織而成的玻璃夢,又怎能不精彩呢?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一個文學堆砌的世界,與數字圍繞的人生,譜出一段微妙的感情。女主角珥瑪無預期的離開,僅留下她失蹤的一團謎,與私藏的351本書給男主角阿菲。於是眾人便以為循著珥瑪留下來的蛛絲馬跡,即可尋線找到她?似乎遺忘了,循著設計者留下的線索去追尋,也只會找到設計者要你找的答案,這條不變的定理罷了。不過,珥瑪似乎在某方面也預測到這點,一切故事焉然在這神秘的351本書下展開。

  有時候我會想,351本書到底可以影響一個人多深呢?如果是一般市售書或許沒什麼稀奇,但這裡的每本都是珥瑪親手縫線裝訂,甚至有幾本是她的創作,屬於珥瑪與某人的回憶。然而那些過往的記憶並不駐留在字裡行間,而是依附在腦海裡寄生似的成長茁壯,待它吐露出枝芽,偶爾才會為你指引方向。一切是如此極盡的猜測和隱喻,亦是獨立於現實之外令人半信半疑,究竟阿菲懂得這些文學密碼嗎?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故事從一場國際審判開始引人就定位,雖然過程中缺少了雙方律師激烈的辯爭,卻足以讓我這個看書一向都很慢才會進入狀況的人,引頸期盼後續發展。假設有天,啟發你人生職業的導師啷噹入獄,成為千夫所指的壞蛋,那麼你會願意站上證人席,幫他的人格背書嗎?或只是靜默的當個旁觀者?不想淌入這場渾水之戰,卻又因無法昧著良心的遣責,而在觀眾席上坐立難安?

  作者試圖讓人陷進群體利益,與個人道德信念的兩難泥淖,不妨先從書裡這則思考實驗性的故事開始,「一座村莊被敵軍佔領了。敵軍將領下令誅殺平民百姓,不留活口。一群村民躲在廢棄穀倉的草堆裡,他們聽到敵方士兵正朝著這裡走過來。就在那時,一名婦人襁褓中的嬰兒哭了起來,婦人情急下趕緊用手蒙住他的嘴,避免哭聲傳出去。如果她的手離開孩子的嘴,敵軍就會循著哭聲找到他們,殺了那名婦人和所有的村民。為了拯救她自己和村民們,她必需悶死懷裡的孩子。」當這孩子無論如何都難逃一死,但悶死他卻可換來更多人的存活,若你是孩子的母親又會做何選擇?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