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寫作第三個討人厭的東西,就是它對個人生活的剝奪。在寫作期間,我的日記都變得沒什麼內容。日後重看,往往有種『啊!那段時間我好像完全沒活過』的感覺。」這是一個寫作人對自己的調侃,也許也類似我上個月經歷過的某種經歷,因此我將視野從文字上移開,出去看世界了。從行前的準備及回來後影像的整理,佔據了全付的心思,原本想帶書隨行,最後還是從行李箱又抽了出來。決定將所有的閱讀計畫暫時停擺,連日記也擱淺了,只因我在閱讀的狀態裡,偶爾也會出現這種「完全沒活過」的感慨。

  在這之後,我拾起的若不是攝影工具書,就是旅遊的文學類書,此時「巴黎回憶錄」這幾個字,就如同心理學中的視網膜效應般映入眼簾,雖然我不是去巴黎,至少飛機也是降落在東歐的某個國度。然而,這本書卻無關旅遊,甚至慕著同志文學之名而來的讀者,大概也會敗興而歸。這裡只有著綿綿不可考的無盡回憶,每個人都要在作者的思緒裡飄浮、流浪一回,像是旅程中的不可未知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有一種有口難言的苦悶、一種黯淡的神傷、一種不著痕跡入微的觀察,讓人看見在這個物質豐裕時代下心靈的空洞,或許剛開始猶如玻璃窗上的一道縫隙暫不礙事,但同時卻也清楚的知道,終有一天他會因日積月累的灰塵覆蓋而崩塌,或許這就是生活的重量吧?

  十則穿梭在街頭巷尾的市井小民短篇,各描述著生命中相同的缺憾,也許是因外表的不完美引發內心的殘敗;一個外省老兵其愛妻在臨海的彼岸,卻因不能相見如同喪妻的慟;各種不同面貌之親情、友情與愛情的羈絆,一但擁有則必然成為枷鎖,緊緊相繫著兩個靈魂的缺口。然而,一堆碎片的群聚,也能散發出如人生萬花筒般的絢麗與燦爛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  一直想替莎拉.華特絲(Sarah Waters)寫篇心得,但卻從今年四月第一次接觸她的作品開始拖到現在,總算把目前五本的創作量全收刮完畢,懶的下筆是原因之一,但另外一點是我對文學這塊領域,始終是抱持著普通讀者的立場在閱讀,而欠缺知識背景上的深耕與挖掘,再加上莎拉獲得過無數獎項的肯定,包括「曼布克獎」、「柑橘獎」、「CWA歷史犯罪類小說匕首獎」、「Glamour年度英語作家獎」、「浪達同志文學獎」,作品甚至被英國BBC翻拍成影集躍上大螢幕等殊榮,實在無需我又贅言性的錦上添花,所以這篇心得就請當作是一個粉絲為她喜愛的作家,獻上一點微薄的推廣敬意好了(笑)

  《輕舔絲絨》《華麗的邪惡》《荊棘之城》這三本書合稱為「維多利亞三部曲」,其第一本處女作《輕》普推出,即馬上奠定了莎拉在文壇上的地位,完全看不出新手生澀的天才型作家。雖名為三部曲,但實際卻可以獨立觀看而互不影響,只不過這三本有個共通點是一定缺少不了以「維多利亞時代」為背景,與「女同性戀」這兩項元素,但就後者的市場小眾與排它性而言,我不確定是會吸引到更多讀者慕名而來,或是令人卻步觀望?但反過來也可以說是拜莎拉所賜,而將女同的舞台邁進文學殿堂的一個重要推手,至少在台灣的環境,此情節若非出現在言情小說裡,大概也脫離不了網路小說的命運,這同時也是我有點氣小知堂的封面,實在把莎拉這麼一位才女包裝的很糟,看起來跟言小沒啥兩樣,害我差點失之交臂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花蓮就地理位置而言,可說是台北的後花園,但在夢想與現實之間,每個人的內心都有那麼一座中央山脈,當我們努力的爬往事業的頂峰,俯瞰著一邊是物質的功成名就,另一邊是猶如太平洋般一望無際的退休嚮往。試問,我們敢張開空無一物的雙手,這麼凌空飛往心之所向嗎?

  在物質的世界裡,人類的眼界常會陷在你擁有什麼名牌,而我缺乏什麼物品,而諷刺的互相羨慕與妒嫉,我們看見的永遠是缺少的那一面,猶如資本主義社會鼓吹無止盡的貪婪與過度消費,把人心搞的像無底洞一樣填不滿也掏不空。但可曾有人在競賽的跑道停下來自問,人生真的需要這麼多獎杯、獎狀嗎?當奔跑的雙腿不再像孩童般欣喜的雀躍,而只剩節奏的步伐。當我們經過場邊一朵盛開的小花,是選擇無視的將它踩碎,而非停下來欣賞時,那在終點等待我們的又是什麼呢?是生命的凋零嗎?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這算是我第一次接觸林先生的作品,但對他臉孔的熟悉程度反而大於他的創作,或許是對他曾從事過電視節目主持人,與政治評論員有些依稀的印象吧?而《遺事八帖》則是他毅然決然遠離那片是非之地,重回文學領域的人生還願書。

  本書共由八帖長篇形式的散文集結而成,從試圖描寫史前的台北盆地,一路穿過大稻埕民生西路的回憶流亡,也談到被日本殖民的年代,再轉到戒嚴時期的白色恐怖。記憶猶如流水般,時而想起當年那青澀羞赧的男孩,到理想改革的中年經歷,其中自然也談及了有關自己與愛妻的相識過程。有興趣者建議可以搭配曾郁雯的《京都之心》一起觀看,這也算是以文學為媒,京都為證,一雙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定情之書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感覺近年來的日本作品,似乎很常探討「尼特族」這個議題,即泛指一些不升學、不就業、不進修也不參加就業輔導,終日無所事事,完全依靠父母親照顧及經濟支援的青年族群。他們放棄了成就、放棄了尊嚴、放棄了未來,甚至放棄了自己,或許是想傳達某種時代的悲哀吧?

  大崎和代,從沒有什麼自我意識和明確目標的學生時代開始,懵懵懂懂的畢業到莫名其妙結婚生子,也因不善長小孩的教育教養,最後只能任由兒子輝貴整日躲在房間裡,既不上學也不出門,以及女兒真理每個月上達萬元的手機通話費,既不幫忙做家事,只有不停的花費,加上先生因經濟泡沫化之後失業賦閒在家,完全只依靠和代的看護照顧工作,才勉強維持著家的假象。直到某天,和代在租屋處抱著小狗出門散步之際,卻被同公寓的其他住戶警告不能養寵物的條約,這讓終日為家庭辛苦奔忙,卻連個人的一點小樂趣都要被剝奪的和代,燃起了一股想要買透天厝的決心,而開始觀注起價格相對於市價較低的法拍屋。

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