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  雖然故事的行進節奏有點迅速,對於問題點的延續探討也稍嫌不足,比如說,人是否會因當下選擇的不同,而影響到往後事情的發展?或因沒有了解事情的全貌,而為當初誤下的決定後悔不已,甚至是知道後果而明知故犯的人,到底又安著什麼樣的心眼呢?但整體可看的程度,確實有超越我原先的預期,說到預期,其實只是個人一向對華人作品沒有什麼信心而已。故事一直圍繞在死亡與公平正義性之上,從警察發現一具無名屍開始,循著線索的追查,與遺失親人的家屬們紛紛前來認屍,而默默牽動了五個陌生人的命運,往後的人生也將因彼此而找到救贖。

  我想最親密的家人離開,那種傷痛是難以想像的,或許連光是想像,都無法止住淚水的潰堤。在本書裡可以看見死亡的深度嗎?或者是悲傷的廣度能漫延到何時呢?這同樣也是作者心中的納悶,橫跨在生與死中間的灰色地帶是什麼呢?那些還活著的人,突然濃烈的悲傷情緒又是什麼?傷痛會像猛獸般的將人撕裂吞噬嗎?或是靈魂會被誰綁架而行屍走肉呢?《安娜之死》的原初設定便是如此。雖然我很討厭籠統的說,答案會因個人變數而有所不同,但到底又是哪裡不同呢?如果這是一條每個人都會必經的道路,那麼除了死法及葬法習俗的不同,走到死神的面前,也許他看來每個人都相同吧?不是死亡挑中了我們,而是我們擁抱了死亡。

  雖然我們對亡者都會有某種程度上的懷念,但當那天來臨時,換成我們是主角,是否曾思考過自己的生命,對別人也會連帶有某程度的影響呢?而那股影響力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或蝴蝶效應?是否就此改變了別人看待事情的價值觀?或讓原本不認識的某些人因此而相識相遇?我們會是(或曾是)別人生命中的天使嗎?或是在你的生命中,也曾出現過這麼重要的一個人嗎?在他離開以後,我們又是抱著什麼信念活下去呢?這些問題都值得花點時間深思,因為我想,人心並不足以堅強到用個人的力量面對世界,反而是脆弱的擁抱、舔拭彼此傷口,彷彿才具有療效般。就像是手裡拿著長筷子,面對著滿桌山珍海味,拼命地想要往自己嘴裡送卻怎麼也溝不著,唯有把夾到的菜往別人的口中送,互相幫忙,為別人犧牲奉獻,心靈才能深感滿足,不為一己之私,而只為悲傷找尋一個出口。

【特別感謝】台灣商務提供試讀機會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