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這是一本在二次世界大戰中,以史達林屠殺反蘇俄者為歷史背景的小說,但故事內容主要是著重在於蘇聯勞改營裡的情況,對於不了解這段歷史始末的讀者而言,可能需要做點功課才能進入狀況。

  翻開歷史,除了記載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的殘暴外,史達林的惡行卻彷彿從歐洲的集體記憶裡缺席。若要說這兩人有什麼共通之處,那就是他們都留有小鬍子(誤),且不管在納粹的集中營,或蘇聯的勞改營,其下場都是生活在條件嚴苛的苦難中,忍受著精神上的虐待、飢餓與疾病的侵襲,通常死亡率都極高。

  立陶宛、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,是歐洲臨海的三小國,但領土卻隨著蘇俄與德國簽署互不侵犯條約,被秘密瓜分而消失在地圖上。隨後而來的是官方列出的一長串名單,包含許多知識份子、醫生、律師、老師、圖書館員和少數族裔等,全都遭到秘密警察逮捕,並關押在古拉格集中營裡,或遣送到西伯利亞勞改,甚至被流放或殺害。而作者正是某位立陶宛軍官的後代,動筆寫這書,只是讓大家了解這段鮮少為人知的血腥歷史,同時彰顯波羅的海地區人民,放棄仇恨,而選擇展現出愛與希望的力量。

  二戰或集中營一直都是我會感興趣的題材,其中也不乏倖存者本身寫的回憶錄,像是諾貝爾和平獎Elie Wiesel的《夜》,心理醫師Viktor E. Frank的《向生命說Yes》歷劫記,是這麼血淋淋的,猶如打開書本就會有萬箭穿心的射向你。但接觸的越多,反而會讓我越感到疑惑的問題是,不管背景是德國或蘇聯,為什麼民眾永遠都是這麼的順服易操控?這麼的懦弱都沒有反抗?即使囚犯人數明明就比監守的警察多也是如此,為何人民總會把希望放在別人身上,等待著別人來救援呢?故事裡的安卓爾常說:「唯有好人挺身而出,邪惡才會停止。」但邪惡真的會停止嗎?如果是,那為何當初這股邪惡的力量又會被眾人所推崇呢?為何史達林或希特勒會坐上領導人的位置呢?

  我們總是很容易就可以揪出惡人來大加撻伐,但我們卻也都容易遺忘,當初這股邪惡的幼苗,又是誰滋養它成長茁壯的呢?當然,我們還是可以在集中營裡看見人性光輝的一面,即使肉身被囚禁,但我們依然是自己精神的主人。只是我仍舊會懷疑,我們到底有從歷史的傷痛中學到什麼了嗎?

【特別感謝】尖端出版提供試讀機會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坐看雲起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